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券业行家
为落实“长牙带刺、有棱有角”要求,证监会近期通报了对部分券商投行内部控制及廉洁从业情况的现场检查结果。正在IPO的开源证券涉及多项违规事项,包括总经理李刚在内的高管被罚。
投行违规情节严重
10月18日,证监会官网连发19份罚单,公开披露了多达11家券商在投行内部控制及廉洁从业的违规情况。对这些券商及以高管人员为主的责任人,证监会均予以相应的处罚。
行家注意到,正在IPO流程中的“陕西籍”券商开源证券,被监管公开点名“违规问题多、情节严重”。这是什么情况?
日期显示为2024年10月17日的监管函载明,开源证券存在三项违反《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指引》的行为。
一是在个别公司债券项目中未勤勉尽责,导致募集说明书中存在误导性陈述。
二是在承销多项绿色债券时未审慎核查把关,造成债券发行人依托虚假、无收益或有明确资金来源且即将建成等项目违规融资、重复融资,约定用于绿色项目的资金被挪为他用。
三是在多个投行项目中质控核查把关不严。
为此,证监会决定自2024年10月17日至2025年4月16日期间,暂停开源证券债券承销业务。要求其引以为戒,认真查找和整改问题,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投行业务内控制度、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切实提升投行业务质量。同时,严格按照内部问责制度对责任人员进行内部问责,并向陕西证监局提交书面问责报告。
“喝茶请柬”虽迟但到
同时披露的,还有一则“早已过期”的“喝茶请柬”,剑指开源证券总经理李刚及副总经理杨斌。
这份日期显示为今年5月31日的监管函,披露的违规事项与最新的罚单基本一致:个别公司债券项目中未勤勉尽责,导致募集说明书中存在误导性陈述;在承销多项绿色债券时未审慎核查把关,造成债券发行人依托虚假、无收益或有明确资金来源且即将建成等项目违规融资、重复融资,约定用于绿色项目的资金被挪为他用;在多个投行项目中质控核查把关不严等。
监管函指出,李刚作为总经理、杨彬作为时任分管债券业务公司高管,对相关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证监会严令两位高管“赴京”,于2024年7月12日前往富凯大厦接受监管谈话。
时隔数月,这份针对开源证券正副高管的约谈文件,终于公诸于众。
IPO进程再度“中止”
要知道,开源证券正在IPO的关键时刻。无论是公司层面还是高管人员的违规事项,显得格外“扎眼”。
回想2022年,开源证券由民生证券保荐开启上市流程。在2023年初,注册制实行之际,开源证券平移至深交所审核。同年4月,深交所对其进行了首次问询。
今年6月29日,开源证券更新了截至2023年底的财务数据,并重启了上市审核。但在9月30日,再度因为财报过期而中止审核,目前未见恢复。
“一肩挑”的老将
对照更新于今年6月的招股书,李刚为开源证券董事长、总经理、执委会委员;杨斌为副总经理、执委会委员。
履历显示,李刚先生,生于1972年12月,拥有硕士学历。早年他曾在陕煤集团任职。2007年1月起,李刚任职于开源证券,曾任总支书记、董事、董事长特别助理等职。他于2010年6月起担任开源证券董事长;自2014年12月起任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自2017年7月至今,身兼党委书记、董事长、执委会主任、总经理职务。
杨彬先生,生于1968年,拥有硕士学历,高级经济师资质。他于1986年6月至2015年6月任职于工商银行,曾任总行票据营业部西安分部等职。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挂职在广西北部湾银行挂职锻炼,担任副行长。2017年11月至今任开源证券副总经理、执委会委员。
虽然是董事长、总经理“一肩挑”,李刚的薪酬在主要高管中并不算高:2021年到2023年分别为265.59万元、265.48万元和281.72万元,排名中下水平。担任副总经理的杨彬,2021年和2022年薪酬分别为349.83万元、333.09万元,在主要高管中排名第一;2023年薪酬有所下降,仍以271.40万元位列中上水平。
投行表现“拖后腿”
综合各版招股书数据,开源证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呈现波动态势:在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下滑之后,2023年营业收入为30.61亿元,归母净利润6.12亿元,双双创下新高。
另据债券公告,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3.01亿元,同比下降8.85%;归母净利润4.15亿元,同比增长73.22%。主营业务中,自营业务和资管业务分别同比增长87.72%和61.33%;经纪、信用和投行业务分别同比下降21.44%、36.06%和40.38%。
拉长时间来看,2019年投行业务占比达到41.07%,而在2024年上半年,占比仅有20.67%,为近年来最低值。
整体业绩上下波动的同时,投行业务呈现单边下滑趋势,并且爆出了多项违规事项。
或许,开源证券过于注重业绩指标,采取了激进的经营措施,而忽略了风险把控。
对机构监管处罚,对高管的监管谈话,也为投行敲响了警钟:在执业中需要勤勉尽责,合规运营,把控“三道防线”,减少监管关注。